↑ 点击上方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关注我们
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吴德金、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廖进荣、中国民航局总飞行师熊杰介绍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李扬: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交通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帮助和监督。中秋、国庆假期将至,8天的假期,大家无论是旅游还是探亲,出行需求非常旺盛,根据我们的分析和预测,这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我们对今年假期大家的出行做了一些研判,今年假期出行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自驾仍然是这次中秋、国庆假期出行的主要方式。我们预计,自驾出行将达到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会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有可能会达到1400万辆。特别是长距离出行的朋友们,加油充电需求会比较大,建议大家通过“e路畅通”等小程序提前查询沿途充电加油的站点情况,做好行程安排,确保行程顺利。
第二,我们预计会在假期首末两端出现高峰,假期本身出行就是在高位运行,但我们预计第一个高峰会出现在10月1日,单日客流量可能会超3.4亿人次,再次出现历史峰值。第二个高峰会出现在中秋节后,也就是7日、8日这两天,建议自驾的朋友提前做好出行安排,尽量错峰出行。
第三,中长距离出行将显著增加。假期天气好、景色美,中长距离出行会快速释放。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进出城高速公路、热门景区国省道路,车流量会比平时要大很多,车辆流量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出现拥堵,请大家一定要谨慎驾驶。
第四,国内、国际旅游出行势头比较强劲,预计国内一些热门城市,比如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南京、重庆等城市的旅游热度会突破去年高位。出境游方面,预计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旅游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免签政策,便利大家出境旅游。
第五,假期货运总体保持平稳。预计假期期间日均货车流量会在550-580万辆,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比平日的货运量可能会下降30%左右。对于能源、粮食、矿石、民生等重点物资需求会比较稳定,铁路、港口、航空货物运输整体波动不大。
针对这次国庆、中秋假期,我们行业上下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全力保障大家平安出行。在此,也祝愿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祥和的黄金假期。
以上是我的介绍。下面我非常愿意和我的三位同事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答记者问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刚听到了李部长的介绍,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将迎来一个出行的高峰。面对这么大规模人员的流动,交通运输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让公众的出行更便利、更安全、更温馨?谢谢。
Q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秋、国庆期间,旅客出行需求旺盛、人员流动密集。请问铁路部门将采取哪些便民利民的措施?谢谢。
Q
极目新闻记者:
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异地租车自驾旅游,也一定程度带动了当地的消费活力。长假即将来临,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谢谢。
Q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如今民众出行选择更加多元,随之而来民航市场也越来越火爆。请问今年假期民航运输市场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谢谢。
Q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近些年,深中通道等交通重大工程陆续建成投运,我们的交通网更密了,人们出行更便捷了,这都是交通强国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请问如何继续保持这种态势,确保交通强国建设可持续发展?
Q
海报新闻记者:
今年“双节”假期时间长、客流大,出行安全保障尤为关键。请问,铁路部门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假期铁路运输安全和正常秩序?谢谢。
Q
上游新闻记者:
节日期间,大家都很关注快递服务质量问题。请问双节期间快递行业运行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国家邮政局做了哪些工作安排?谢谢。
Q
封面新闻记者:
一直以来,旅客对飞行过程中的舒适体验都有着较高的期待。为了让大家飞得安心、飞得舒心,本次假期民航采取了哪些服务保障措施?谢谢。
Q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以来交通运输的经济运行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了哪些特点?交通重大工程等相关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谢谢。
Q
新华社新华财经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农村物流发展情况的。《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已近两年,请问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中秋国庆期间还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未来将会从哪些方面继续发力?谢谢。
Q
九派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交通运输部近期公布完成升级改造了800个“司机之家”,请问此次升级主要优化了哪些功能和服务?在货运司机的权益保障方面,交通运输部门还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来源 | 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
责编丨齐孝洋
审核丨韩芳
监制丨张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