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关注我们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出席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共同出席,并答记者问。
刘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十四五”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使命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现良好开局。
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行业上下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7项主要指标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等6项指标已经于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等11项指标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总的看,这五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这里我主要向大家介绍6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突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约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了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增加了约2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了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971个,增加了379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增加了22个。“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3.3%。
第二,战略支撑更加有力。交通运输服务支撑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已经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轨道上的城市群、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基本建成。西部地区交通“留白”加快填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持续提升,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加快建设,东部地区交通承载力不断增强。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明显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交通基础进一步夯实。
第三,运输服务更加高效。人员货物的高效流动彰显了中国繁荣发展的活力。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约有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每天运送1.6亿吨货物、每天揽收4.78亿件快递。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了48.5%、18.3%。运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十三五”末增加17.5%和33.6%,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约15%。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了约2800亿元。
第四,技术装备更加先进。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等“中国名片”更加亮丽。深中通道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工程科技成果竞相涌现。CR450动车组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C919大型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超过4000公里公路完成了智能化升级改造,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自动化码头在建设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上稳居世界前列。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快推广应用。
第五,开放合作更加深入。面向全球的交通互联互通格局加快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航空航运政策创新突破。中老铁路、中俄黑河公路桥、秘鲁钱凯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中吉乌铁路启动建设。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度开行近万列,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正式开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成立了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建立多项双多边合作机制,交通国际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
第六,治理体系更加完备。交通运输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颁布实施了海上交通安全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发布综合交通、安全应急、智慧绿色等方面的标准超过1200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纵深推进,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建设。“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落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全国大件运输许可发证时间平均缩短了80%。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全力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以上是我的简要介绍。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
答记者问
Q
九派新闻记者:
过去这五年,我们有个直观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交通网络更加密集了,车站、机场的接驳也更加顺畅了。刚才提到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建成了90%,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谢谢。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作为长期在交通领域报道的记者有个切身的感受,“十四五”以来,人民群众的出行越来越便捷,“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很多人新的选择。请问交通运输部过去几年,在提升出行服务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Q
经济日报记者:
近年来,我国电商发展迅速,对航空物流需求比较旺盛,请问“十四五”期间我国航空物流整体发展的情况如何,呈现哪些新特点?谢谢。
Q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邮政业在“十四五”期间发展迅速,能否就邮政业五年的快速发展情况作一个总体介绍?有哪些重要的发展指标数据?谢谢。
Q
大象新闻记者:
截至去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近85%,“四好农村路”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Q
沙特东方电视台记者:
上半年,铁路部门的客运量和列车运行量出现历史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计划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谢谢。
Q
新华社新华财经记者: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请问邮政业在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Q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部署了多项试点,能否介绍一下详细情况?谢谢。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
我们知道,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能否介绍一下铁路在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谢谢。
Q
上游新闻记者:
航空服务与旅客的出行体验息息相关,请问“十四五”期间民航在航空服务能力方面有哪些提升?谢谢。
Q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中国日报比较关心国际合作的问题,我的问题也是有关国际合作的。近年来,“一带一路”取得了很多成果,像去年11月,秘鲁钱凯港正式开港,钱凯在西班牙语里和上海的读音相似,所以“从钱凯到上海”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我想请教一下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深化交通运输国际合作、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谢谢。
来源 | 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
责编丨齐孝洋
审核丨韩芳
监制丨张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