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关注我们
2024年10月,我会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工作统一部署安排,组织开展了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典型案例推荐活动,我会车客运站转型发展典型案例推荐活动,并筛选出25个转型实效显著、特点突出的典型案例材料报送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围绕汽车客运站闲置资源综合开发、场站资源共享共用、服务功能拓展、数字智慧化转型等方面,组织遴选了11个典型案例,并于2025年6月20日发布,供行业参考。
贵州贵阳:探索“以商养站”多业态经营模式
多措并举助推客运站转型发展
贵阳市金阳汽车客运站积极探索拓展客运站多元服务功能,利用闲置场站资源开展新能源车充电、物流仓储、文体健身服务,盘活车站闲置场地,以“站”为载体实现供需高效匹配,提升客运站自我“造血”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开展“以商养站”多元化经营。在客运站办公区停车场安装12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拓展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在候车厅和发车场,通过场地招租引入有资质的企业开展汽车维修、物流仓储业务,拓展货运物流服务。在售票厅引入文化体育企业入驻,提供体育健身服务,拓展车站商贸、服务功能,盘活车站闲置场地。
二是打造“一站多点”客运站经营格局。开展客运“一站多点”经营布局,在高铁站、机场、大学城等客流集散地设立12个客运站服务点,基本覆盖贵阳市人员密集区域,方便旅客就近出行,各客运服务点年服务旅客100万余人次,占客运站全年发送旅客总量的30%。
三是丰富旅客“个性化”出行服务供给。客运站成立定制客运服务部门,开展标准化定制服务,有效满足旅客个性化、快捷出行需要。目前定制客运车辆350辆,年运送旅客70余万人次,占客运站全年客运量的23%。
(二)取得成效。
贵阳市金阳汽车客运站通过丰富客运站多业态经营和开展“一站多点”布局,年均增收约1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客运站场经营压力,保障了客运站场可持续运营。
江苏盐城: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多功能服务综合体
盐城安丰汽车客运站拓展办公楼、修理厂、文化走廊、公交首末站、社会车场、商业用房等功能分区,将长途客运、城市公交、镇村公交、旅游专线、运政管理等融于一体,并开展旅游集散、邮政物流、新能源车充电等多功能服务。
(一)主要做法。
一是打造运游融合。在车站大厅内设置旅游集散中心,张贴旅游班线线路信息,宣传旅游产品,打造全域旅游。设立安丰—红安红色旅游专线,并提供专门的检票口检票,投入4辆小红车,每日运营12个班次。
二是推进交邮融合。积极整合镇级快递网点入驻安丰汽车客运站,租赁站房用作“四通一达”快递网点。此外,利用修理厂和 车场空余面积建设快递分拣中心,分拣中心与小红车合作,将分拣好的快递配送到各村级快递网点,形成完善的快递配送体系,确保商品能够快速、安全送达。
三是投资光伏发电。在安丰汽车客运站开展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10万元,发电面积3000多平方米,在“自发自用”基础上,进行“余量上网,电网调节”,有效减少客运公司运营成本。
四是实施站场租赁。将安丰客运站部分场地出租给交通运输局,作为乡镇交管所的办公用房和城市、城乡公交配载站。租赁站房、修理厂、车场共计3640平方米区域作为小件物流集散点,合计租金每年100万元。
(二)取得成效。
安丰客运站投入运营后,向社会招录工作人员12人,促进社会劳动就业。同时为城乡公交公司所有车辆提供发车服务,每年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100多万元。投资光伏项目不仅实现车站用电自给自足,同时还能为镇村提供富余电力,投入使用4个月后增加营收6万余元。
辽宁盘锦:“一站多能”综合开发
助力汽车客运站加快转型发展
盘锦市客运站做大做强“站务经济”,创新“客运+N”发展模式,陆续开拓汽车修配中心、物流、物业、电商销售平台、国际旅行社、电动汽车充电站等业务板块。通过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成功组建专业团队,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了以主带副、以副养主的产业经营结构,客运站经营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实施客运站综合开发。以客运主业为主,开通高铁接驳公交和机场快线巴士,实现民航、铁路、公路、公交无缝衔接。扩展公交首末站功能,加强充电桩建设,面向社会车辆开放,拓展新能源车充电业务,培育新能源产业车桩网一体化运维服务商,形成连锁商业品牌。
二是打造汽车服务品牌。整合维修资源,成立汽车维修养护中心并下设六个服务网点,为公交及社会车辆提供全方位“后市场”服务。与保险公司战略合作,借助投保业务推送事故车维修业务,目前拥有18个维修服务授权及110余人服务团队,年产值突破至2800万元。
三是打造新模式电商平台。充分发挥客运站地理优势,借助“村村通”及“交邮同城”业务,打破城乡物流瓶颈。以客车带货吸引低成本货源,依托电商团购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营业收入超600万元。
四是激发客运旅游新动能。设立“市区旅游集散中心”“镇级旅客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屯旅客咨询点”,打造市区、乡镇、农村三级旅游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已开通乡村特色旅游线路9条,季节性景区直通线路5条,共吸纳农村游客超1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近百万元。
(二)取得成效。
客运站通过多元化经营赋能系列创新举措,构建出网络化、便捷化、多元化的运输服务体系,职工收入连续四年增长,累计增幅26%,职工月平均收入增长1500元左右,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河北邯郸:打造智慧车站
构建“站运一体”新发展模式
邯郸汽车客运总站以“站”为载体,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升级,积极打造“智慧车站”,依托场站资源整合开发,有效拓展“客运站+”多业态经营,形成特色鲜明的“站运一体”新发展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是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全力打造智慧车站。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设备,通过内部管理协同、组织架构优化、设备技术提升,创新建设“智慧车站”,打造站务管理和车辆运营为一体的智慧云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班线客运、定制客运、城乡公交等全局运力资源,打破传统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客运服务由站内向站外延伸、线下向线上融合,为乘客提供线上线下查询、预定、购票、改签、退票等“一站式”服务,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快捷、安全。
二是以出行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服务供给。推进“一站多点”服务体系,在邯郸高铁站、邯郸大剧院等区域设置停靠点,方便群众出行乘车;拓展“客运+旅游”服务,开通市区直达京娘湖、娲皇宫、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多条惠民旅游专线,实现市区到景区公共交通服务无缝对接。
三是以区位优势为依托,有效拓展多元经营。 在保证客运站旅客集散基本功能前提下,邯郸汽车客运总站依托地处市区中心,紧邻邯郸火车站区位优势,有效盘活站内及周边地域资源,开展多业态经营,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出租闲置商铺,引进当地知名超市连锁品牌,满足乘客购物需求,实现“以商养站、以站促商”良性循环,形成“出行+购物+住宿+餐饮”一体化服务。
(二)取得成效。
通过打造“智慧车站”,客运站运营管理成本较传统模式下降20%,实现多样化的供需高效匹配和资源优化配置,多元经营效益持续增长,实现年综合收入1700余万元,客运站可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重庆云阳:盘活客运站闲置资产
助力站场可持续运营
云阳汽车客运站探索“客运站+”数智、物流、旅游、酒店、商业出租等多业态经营模式,盘活闲置场站资源,拓展多元服务功能,以“站”为载体实现供需高效匹配,加快推进客运站可持续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客运站+数智”平台。 依托数智信息智能平台,集合查询、预约、购票、定制、包车等功能,为到站乘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自助化车站,实现自助无接触售票检票,减少人工成本开支。
二是打造“客运站+物流”体系。依托“大站场”改造建设电商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将车站闲置场站区域进行改造,推动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场地利用率,实现年租金收入150余万元。
三是推进“客运站+旅游”融合。依托县文旅委在客运站设立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以旅游集散中心为载体,实现出行和旅游消费场景的无缝衔接,完善客运站至景区、旅游重点村镇的旅游直通车线路,实现县内5A 级景区全覆盖。
四是促进“客运站+商业”转型。打造“小站房”城市客运综合服务体,通过经营自营超市、出租写字楼、建设充电桩、整合广告资源等方式拓展业务范围,深度挖掘站场富余场地资源的商业价值,增收房屋租金150万元。
(二)取得成效。
通过“客运站+”多业态经营,云阳汽车客运站富余场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年均物业租赁收入300余万元,缓解了客运站场经营压力,有效保障了客运站场可持续运营。
广东广州:探索“客运站+文旅”
打造运游融合服务品牌
广州南站枢纽客运站依托高铁广州南站交通枢纽的特殊地理位置,深度挖掘“岭南文化”内涵,创新集旅游集散、出行服务、酒店预订、景区门票等一站式“出行+游玩+消费”服务新场景,打造运游融合新品牌。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商业模式,深化“客运站+文旅”融合。积极谋划“旅 游集散中心+职业经理团队+景区”管理模式,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线上、线下旅游投融平台”商业模式,通过旅游专线运营、旅游资源集聚、旅游大交通(陆侧交通、轨道交通、航空客票)融合配套三大板块驱动文旅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出行+游玩+消费”服务。
二是丰富运输服务,强化交通一体化组织。引进互联网包车、网约车进入客运站经营,打造集客运、公交、出租、网约、停车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实现了传统客运、定制客运、新业态业务的交融互助发展。
三是打造文旅品牌,加大旅游产品开发。 南站枢纽公司创立文旅品牌,建设旅行社2家,有效将“枢纽流量”转化为“效益增量”。旅游专线运营业务已覆盖全国多个热点省市、地区,年内推出特色旅游线路650余条。提供全域旅游专线产品、飞机票、火车票代订、企事业单位出游定制、签证等多元化服务,满足旅行社、游客一站式服务需求。
(二)取得成效。
四川乐山:改造旅游车站
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肖坝旅游车站南临大渡河,隔江远眺乐山大佛,同时汇集城市多线公交站点,是乐山市区重要交通枢纽。将车站主站房及闲置场地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成集旅游集散中心、潮流文化市集、美食餐饮、文化主题度假酒店、交通运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消费新场景。
(一)主要做法。
一是以“客运站+电子客票”为依托,构建智能客运服务站场。立足汽车客运站客运服务属性,持续优化售票、候车等功能区划分,强化“线上+线下”服务融合,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出行体验。支持客运站推广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全覆盖配备自助售票取票机、人脸识别验票检票闸机等智能化设备,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管理提升,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联动。
二是构建“客运站+旅游服务中心”模式。通过加密停靠点,构建灵活便捷的客运站点服务网络,更好适应便捷出行需求。主动对接宣传、文旅等部门,探索“运输+旅游”一站式定制服务,为往返城区各热门美食、旅游打卡点、景区开辟专属定制客运线路,实现点对点景点专线直达运输,开行高铁站至景区景点3条联动定制线路,打造“交通+文旅”服务新名片。
三是打造“客运站+商业服务中心”模式。对于靠近中心城区地理位置较好,具有较高商贸综合开发价值的汽车客运站,通过场地资源的商业开发,拓展门面租赁、商超小吃、广告租赁以及农产品销售等,实现“以商养站、以站养商”。
(二)取得成效。
客运站自商业物业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81万人次,实现营收900万元,成为当地文旅商网红打卡地,为当地商业市场打造消费新场景,提供丰富多样的城市微度假体验。
江西南昌:深入推进站点资源共享共用
构建灵活便捷客运服务网络
南昌长途汽车站通过推动道路客运与公交共享站点,在公交、地铁换乘点、大学城、三甲医院等人流密集区规划建设服务功能完善的客运驿站,同时推进客运站运游融合发展,构建灵活便捷的客运站点服务网络。
(一)主要做法。
一是推进“共享站点”运营模式。开展“小车站、大市场”的运营模式,沿客运车辆进出城方向选择旅客集中的公交站台设置临时上下客点,形成布局合理、便民出行的站场、驿站、公交站点相互依托的交通服务网络布局。
二是推动客运站轻量化运作。将规模大的客运站改成客运驿站,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方便了乘客,驿站内分设作业区、旅客候车区,具备自助取票、售检票、候车、实名制查验、三品查验等功能,免费提供手机充电、热水、应急药品、卫生间等服务。
三是推动“客运站+旅游”融合发展。 依托客运站打造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引入旅行社15家,文化类企业13家,运输服务企业2家及其他类企业13家,打造南昌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文旅线路品牌,推动客运站拓展旅游服务功能,缓解经营压力。
(二)取得成效。
通过推进“共享站点”运营模式,打造共享公交站台31个,客运驿站8个,年服务旅客近30万人次。依托客运站打造旅游集散中心,解决就业人数500余人,入驻率接近95%,旅游精品线路服务游客近4万人次,实现创收增效。
湖南郴州:匠心铸就“城市客厅”
精心打造美好出行
湖南郴州汽运集团积极探寻站场服务创新路径,以精心打造便民、利民的“城市客厅”为着力点,逐步构建起“一站多点”的道路客运站点全新服务模式,为人民群众带来更为便捷、多元且高品质的美好出行体验。
(一)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布局体系。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乘客出行需求特征数据,充分考虑客流分布特性,精心择定“城市客厅”站点位置,乘客出行总时长较以往减少20%以上,出行更为便捷高效。
二是打造复合多能的服务节点。“城市客厅”以站场为主体依托,紧密贴合旅客便捷化、品质化出行需求,持续延伸站场服务功能,由传统的“等客上门”转向主动“设点迎客”。各站点配备了自动售票机、休息座椅、手机充电电源等服务和休闲设施设备,安排专业人员提供出行、旅游咨询服务,使之成为集旅客出行服务、旅游产品推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三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城市服务。与工会合作,推动“城市客厅”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共建共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休息场所,极大方便了户外劳动者,进一步丰富了“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内涵,成为现代城市的崭新名片。
(二)取得成效。
浙江杭州:创新汽车客运服务新模式
打造“联享杭程”新局面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汽车客运站是位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内的三级汽车客运站,提供往返于机场与杭州市区以及浙江省其他地区的客运服务。杭州机场汽车客运站立足国际空港枢纽,积极探索“联程联运”发展空间,打造“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模式,为客运站转型发展寻求新机遇。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推动空地联运,深化航空资源共享。通过“航空运输+地面交通”模式推进航空运输与地面交通深度融合,为特定航班旅客提供免费换乘巴士班线权益,年保障旅客超3万人,实现旅客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换乘。
二是着力打破时空壁垒,助力旅客畅行无忧。推出“无忧畅行”服务,采用“航空运输+拼车包车”联运模式,为深夜到港、超远途旅客提供全天候、高性价比的出行选择,实现全省通达、一站到家,年旅客量已超过5万人次。
三是深度挖掘客流潜力,推进运游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机场“窗口”优势与省内旅游资源,加快“客运+旅游”融合发展。针对节假日旅游高峰,开通多条省内景区专线,帮助旅客“一站式”前往旅游景点或交通枢纽,惠及旅客超1.7万人,促进道路客运 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班线+”模式,扩大联程运输范围。 为无法直达的旅客提供零距离换乘服务,以临海客运中心为试点,为前往杜桥、椒江、黄岩等台州其他地区旅客设置集中换乘站点。同时,协调后续班次发班时间,减少旅客换乘等候时间,实现从舱门到家门的一站式出行。
五是筑牢旅客服务初心,推出“温暖畅行”服务。在航站楼、交通中心等旅客聚集处设置售票柜台,引进电动摆渡车,缩短特 殊群体以及携带多件行李旅客的通行时间。建立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旅客“空地换乘”衔接机制,推出“温暖畅行”特色服 务,实现航空和地面运输的有效衔接。
(二)取得成效。
杭州机场汽车客运站“无忧畅行”模式,有效发挥了道路客运的衔接优势,实现全天候省内门到门服务,日均发班200班次,极大丰富了旅客出行选择,改善了客运站经营状况,累计服务旅客超8.2万人次,同比增长86%。
海南海口:依托站场资源优势,
助力道路客运可持续发展
海口汽车总站毗邻环岛高铁海口东站,依托站场资源优势,探索旅游、汽车销售、商业等多业态经营模式,不断提升站场自我“造血”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利用客运站综合配置优势,优化提升客运服务功能。完善线上售票平台,打造“指尖车站”“网上车站”,实现全省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全覆盖。车站设置自助售取票机,方便旅客自助购票,支持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快捷购票。设置人证识别机,支持电子客票、二维码、身份证等多种方式检票,提升旅客候乘体验。
二是利用客运站区位优势,拓展运游融合功能。 海口客运总站是东线高铁客流重要衔接中枢,辐射带动全省客流。客运站设立旅游服务台,为岛内外旅客提供旅游咨询和服务指引,同时推出“环岛公路观光巴士”,已开通6条观光线路,覆盖沿线20个市县,年共计服务旅客1.3万人次,实现营收93万元。
三是利用客运站空间资源优势,拓展商业服务功能。 积极盘 活客运站闲置资源,打造城市客运综合体,缩减售票和候车大厅区域面积,用于汽车销售店面租赁、商业办公。通过引进合作伙伴经营汽车广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销售,已设点开展进口零关税店汽车业务,形成了“以站促商,以商养站”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取得成效。
通过整合利用站场资源,海口汽车总站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提升。客运服务业务以外的收入年均达到150余万元,实现年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客运站场经营压力。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丨齐孝洋
审核丨韩芳
监制丨张光合